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邵阳市云帆户外运动俱乐部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4279|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追风筝的人

[复制链接]

6

主题

0

好友

176

积分

注册会员

Rank: 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5-3-25 11:10:52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内容简介
小说以第一人称的角度讲述了阿米尔的故事。阿米尔生于1963年喀布尔的一个富人社区中的一个富裕家庭。其父亲“爸爸”是普什图人,一名法官的儿子,成功的地毯商人。阿米尔家的仆人阿里的儿子哈桑则出身哈扎拉人。阿米尔和哈桑是好玩伴,哈桑是一个特别忠实,正直,一心只为阿米尔少爷着想的人,两个人经常一起游戏。阿米尔是出色的“风筝斗士”,即善于用自己的风筝切断别人的风筝的线;哈桑也是杰出的“风筝追逐者”,因为阿富汗的传统是线被切断而落下的风筝归追到它的人所有。爸爸对两个孩子都很喜爱,但嫌阿米尔过于怯懦。两个孩子和人打架时总是哈桑出头。阿米尔展露出写作的才华,但爸爸并不看重。爸爸的朋友拉辛汗成了阿米尔的忘年知己。1973年穆罕默德·达乌德·可汗等发动政变,在阿富汗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国
社区中一个仰慕纳粹普什图族孩子阿塞夫和阿米尔、哈桑发生冲突。哈桑用弹弓维护了阿米尔。1975年,在一次风筝比赛中,阿米尔为了赢得爸爸的好感而勇夺冠军,哈桑则保证去追到第二名的风筝以证明阿米尔的战绩。但在哈桑的归途被阿塞夫等人截住。阿塞夫要哈桑把风筝给他,但哈桑不肯,于是他性侵了哈桑。这一切被阿米尔看到,但由于怯懦阿米尔没有挺身而出。
之后的日子里阿米尔由于无法面对哈桑而希望爸爸把阿里、哈桑解雇,被严词拒绝。于是阿米尔在13岁生日的晚上陷害哈桑,说他偷了自己的生日礼物。哈桑洞悉一切,而承认了偷窃。阿里和哈桑不顾爸爸的反对搬到了哈扎拉人聚居的哈扎拉贾特山区。
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1981年爸爸带着阿米尔逃往到巴基斯坦白沙瓦,把家留给拉辛汗照看。后来阿米尔父子又迁到美国旧金山湾区的费利蒙居住。阿米尔在美国上大学,毕业之后成了作家,还在圣何塞跳蚤市场认识了同样来自阿富汗的一个将军的女儿索拉雅,并和她结婚。爸爸在此期间因肺癌去世。阿米尔和索拉雅搬到了旧金山。他们试图生孩子,但始终没有成功。
2001年,罹患绝症的拉希姆·汗从巴基斯坦给阿米尔打电话,让他去巴基斯坦,因为“有办法重新做好人”。原来拉辛汗在阿米尔父子走后, 去哈扎拉贾特找到了哈桑及其妻子,他们一起回到喀布尔管理阿米尔家的大房子,哈桑还得子索拉博。然而1996年塔利班占领喀布尔之后,强占了这个房子,还因为种族歧视当街枪毙了哈桑及其妻子。索拉博进了孤儿院。拉辛汗希望阿米尔回去喀布尔救索拉博,但阿米尔不愿意。拉辛汗于是告诉阿米尔,哈桑其实是阿米尔爸爸的私生子
阿米尔在出租车司机法里德的帮助下回到塔利班控制的喀布尔。在找到了索拉博所在的孤儿院之后,发现索拉博已经被一个塔利班头目带走,而这个头目会出现在足球赛上。阿米尔在球赛中约了这个头目,并在之后其住所见到了他。原来这个塔利班头目就是阿塞夫。阿塞夫在被苏联人扶植的共产党政权的监狱中受尽折磨之后加入塔利班,和苏军作战,成了一个头目。索拉博已经成了一个被性侵犯的舞童。阿塞夫告诉阿米尔可以带走索拉博,但必须和他先对打。在屏蔽左右之后,阿塞夫戴上黄铜拳套,轻松毒打毫无搏击经验的阿米尔,但不料被索拉博用弹弓打瞎左眼。阿米尔和索拉博趁机逃出。
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因为阿米尔无法证明索赫拉博是孤儿,而无法取得美国签证,从而收养索拉博。索拉博需要暂时入住孤儿院。出于对孤儿院的惧怕,索拉博割腕自杀被救。在阿米尔带着索拉博回到美国之后,索拉博因为感情受到伤害不再和任何人交流。在2001年九一一事件之后的一个周末,在一个公园里,索拉博终于因为玩风筝对阿米尔微笑。
本文成就
1.  将叙事置于宏阔的背景下是小说震撼力的来源。这部小说流畅自然,就像一条清澈的河流,却奔腾着人性的激情,蕴含着阿富汗这个古老民族丰富的灵魂,激荡着善与恶的潜流撞击。因为这部书,让世界了解了一个遭受战火蹂躏的、默默无闻的阿富汗民族,这才是文学的魅力,也是这部小说的艺术魅力。
2.  人物塑造精彩,每个人都个性鲜明,阿米尔的自私犹疑、哈桑超越等级超越宗教的友爱、就连着墨不多的父亲都生动丰富。
3.  叙事稳健流畅,在冷静的笔触下是奔涌的激情。语言凝练,高度概括,佳句比比皆是,余味悠长。
背景
1973年 7月17日凌晨,阿富汗王国政府前首相达乌德,在一批受过苏联培训的青年军官的支持下,发动了军事政变。当时阿富汗国王查希尔一世正在国外治病。政变策划者穆罕默德·达乌德既是国王的堂兄,又是他的妹夫。1953~1963年,达乌德曾任王国政府首相。后因过分靠拢苏联,执行“一边倒”的亲苏政策,而被查希尔国王解职。1963年,亲西方的穆罕默德·优素福接替了达乌德的职位。但是,达乌德并未甘于寂寞。进入70年代以后,他开始窥测时机,打着“民主”和“改革”的旗号,背靠苏联和阿富汗亲苏势力,企图通过军事政变手段上台。1973年 7月初,阿富汗军队总司令瓦利将军曾获悉达乌德要起事的消息,但作为内政大臣的帕兹瓦克所控制的保安部门却欺骗了瓦利将军,说达乌德将在年底起事。瓦利也信以为真,缺乏防范。7月17日,达乌德发动兵变,几乎兵不血刃的推翻了查希尔的君主统治,建立亲苏政权。
  但是这个政权在复杂的国内形势下开始疏远苏联,于是苏联又策划让青年军人发动政变,推塔拉基为领袖。利益错综复杂,阿明最终取代塔拉基,建立亲西方的政权。苏联在干涉未果的情况下于79年公然出兵直接颠覆政权,经历了一场长达十年的战争,并且输掉了战争。塔利班也应运而生,这个极端的原教旨主义者成为人民公敌。
  阿富汗之所以是多事之地主要在于苏联和以英国为首的西方都觊觎这个印度洋的跳板,尤其是俄国的彼得大帝,至死不忘。所以建立亲苏的政权是苏联的第一要务。反复的争执和战争也是阿富汗苦难的源泉。
意识形态:
  中东和西亚地区以信奉伊斯兰教为主。这是穆罕默德于7世纪创立的宗教,有相对严格的教义,是唯一建立了政教合一政权的宗教形式。随着拜占庭帝国和波斯帝国的扩张,东西方文化和经济的往来比较密切,奥斯曼土耳其帝国建立后,其野蛮统治和对伊斯兰教的极端定义毁灭了该教的温情面孔,阻碍了东西方的交流,使得阿拉伯地区逐渐落后、愚昧,除伊拉克、埃及等极个别国家外,建立的都是政教合一的政权。
伊斯兰教分逊尼派和什叶派,两派的分别主要在于对于穆圣继承人的合法性的承认上。按什叶派的观点,只有穆圣的女婿兼堂弟阿里及其直系后裔(即穆罕默德·哈希姆家族)才是合法的继承人。而逊尼派则认为哈里发只是信徒的领袖,穆圣的宗教领导人的身份的继承者,无论是谁,只要信仰虔诚,都可以担任哈里发(即安拉使者的继承人)。也就承认艾布·伯克尔欧麦尔奥斯曼前3任哈里发的合法性。什叶派还强调要追随一个有身份有素养的人,所以什叶派属更严格的教派,也容易产生绝对的领袖,如霍梅尼等。但是什叶派只占10%,多分布在伊朗和伊拉克,尽管如此,两派的纷争还是不断。
本文的哈扎拉人即蒙古人的后裔,就是什叶派,跟逊尼派有不可调和的矛盾。
佳句欣赏
1.  它们舞动着,飞越公园西边的树林,飞越风车,并排漂浮着,如同一双眼睛俯视着旧金山。
2.  他的嘴唇从中间裂开,这兴许是那个制作中国娃娃的工匠手中的工具不慎滑落,又或者只是由于他的疲倦和心不在焉。
3.  下山的时候,各种念头在我脑海炸开来,如同在察曼大道燃放的烟花
4.  爸爸和我生活在同一个屋顶之下,但我们生活在各自的区域,风筝是我们之间薄如纸的交集
5.  倘若真主存在,他会引导风向,让它助我成功,我一拉线,就能割断我的痛苦,割断我的渴求,我业已忍耐得太久,业已走得太远
6.  自那以后,哈桑搅乱了我的生活。我每天尽可能不跟他照面,并以此安排自己的生活。因为每当他在旁边,房间里的氧气就会消耗殆尽。我的胸口会收缩,无法呼吸;我会站在那儿,被一些没有空气的泡泡包围,喘息着。可就算他不在我身边,我仍然感觉到他在,他就在那儿,在藤椅上那些他亲手浆洗和熨烫的衣服上,在那双摆在我门外的温暖的便鞋里面,每当我下楼吃早餐,他就在火炉里那些熊熊燃烧的木头上。无论我走到哪儿,都能看见他忠心耿耿的信号,他那该死的、毫不动摇的忠心。
7.  对我来说,美国是个埋葬往事的地方。对爸爸来说,这是个哀悼过去的地方
8.  美国是河流,奔腾前进,往事无人提起。我可以进这条大川,让自己的罪恶沉在最深处,让流水把我带往远方,带往没有鬼魂、没有往事、没有罪恶的远方
思考:
1.  根据阿米尔的表现看他的救赎是真诚的还是虚伪的?他的救赎是不是脆弱不堪?
2.  追风筝的人是阿米尔还是哈桑?主角是阿米尔还是哈桑?你喜欢的人物是谁?
3.  风筝仅仅只是一具没有生命力的风筝吗?它有具体的含义吗?
4.  宗教的目的是超越现实获得内心的安宁、人生的幸福、社会的和谐,可是在本文没有任何可以体现的内容,社会动荡不安、人性的自私卑劣表露无遗、等级的观念根深蒂固、自称最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往往行为最极端,这一切的根源又是什么?可以因此否定宗教吗还是仅仅只是否定伊斯兰教?

                                                                     

3cc8e32d080014fc.jpg (256.22 KB, 下载次数: 1182)

3cc8e32d080014fc.jpg

-154758533a2770bc.jpg (265.49 KB, 下载次数: 1185)

-154758533a2770bc.jpg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1

主题

0

好友

582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沙发
发表于 2015-4-7 17:10:42 |只看该作者
为你,千千万万遍。。。
生命中,我们是否也曾拥有过这般深情?
这里有重回好人的路。。。
旅程中,我们是否也曾感受过歧路亡羊,再无归途?
曾经我们只知道,新闻中有个国家正战火纷飞,内外交困;
曾经我们认为那与我们何干,炮声只在他人头上炸响。
而卡勒德.胡赛尼来了,
他告诉我们阿米尔没有父爱的伤痛;带给我们哈桑无私无畏的忠诚;为我们展现一个国家陷入动乱时,百姓们的相互侵轧流离失所无家可归;让我们对于宗教有了更深的思索:当政教合一时,会产生多么疯狂的力量,足以毁灭美好的一切。
这本书文笔流畅情感细腻,索拉博自杀后,阿米尔跪地祷告的片段,让我深受感动,久久无法忘怀。真主,他一定是存在的,因为他必须是存在的。
风筝在天上飞,随风起伏着,它是自由是梦想,是哈桑的呼唤或者,它就是哈桑。
推荐书友们阅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