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知秋 于 2014-5-11 01:32 编辑
大禾小学的刘校长刘新卫是一位代课教师。这位42岁的山里汉子,1992年高中毕业后外出闯荡,到1998年,已成为年收入过10万的小包工头。但是,就在那年年底,老家大禾村的支部书记向他发出了一个邀请。就是这个邀请,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当时,大禾小学唯一的教师退休了,而其他教师都不愿到该村来,孩子们眼看就要失学。作为村里难得上过高中又见过世面的年轻人,村里希望他回村代课,工资每月150元。他动心了,不顾妻子反对,放弃发展势头良好的事业,回到大山,走进那建于上世纪60年代、早已破烂不堪的教室,站上那昏暗的讲台。这一站,至今已15个春秋。15年来,多少的代课教师来了又走了,而他一直不舍离开。为此,他甚至拒绝了在广东和深圳拥有两家物流公司的妻弟年薪10万的邀请。妻子由最初的反对与不理解,到最后也被他说服,一同当上了代课教师。15年来,这个曾经散居着800多人口的山村,由于贫困与闭塞,村民纷纷外迁,生源也由最初的80多个学生,减少到现在的20多个。他和他妻子,成了村里最年轻的成年人;学校,成了名副其实的夫妻学校。由于学生生源不够,乡里曾打算撤销大禾小学,然而,学生到附近最近的小学上学,至少也得走上三个多小时山路。撤校,意味着一部分孩子将不得不失学。在他的呼吁下,学校得以保留,并得到了社会各界和政府的资助与支持,于2011年重建。学生们终于有了宽敞明亮的教室,夫妻俩却依然住着祖辈们留下来的木板房;工资,也只是从当年的150元,涨到现今的500元;身份,也依然是代课教师。而他,也依然和其他村民一样,上山砍柴,下地种田,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关于他的事迹,媒体有过报道。有人说他崇高,也有人说他沽名钓誉。而我对他的印象是:这是一个好人,一个秉承自己良心与信仰的好人。《白鹿原》里的朱先生曾寄语他的关门弟子黑娃:“学为好人。”黑娃恪守先生教诲,从此修身养德,终为好人;朱先生治学为善,教书育人,更是大大的好人。而代课教师刘新卫,秉承的也只是一个做好人的信念。他常挂在嘴头的一句话是:不给孩子们教书,我良心上过不去。也许开弓没有回头箭,不管他愿不愿意,走到如今,他已别无选择;也许他也有自己的期望与诉求,譬如,他梦想成为一位正式教师……然而,又有多少人,能秉承自己平凡的良心,一直走下去?能如他一般,在大好的年华里,告别城市的热闹与繁华,在与世隔绝的大山里,如此清贫与寂寞地坚守?
从他的言谈中,处处可以看出他对家乡的热爱与深情。大禾村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却因过于偏远而得不到开发。乡亲们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缺乏生态与环保意识,他苦口婆心劝阻村民们砍树,给他们讲树人与树木的道理。春天来了,他自掏腰包,买了几千棵树苗,请人栽在村里村外的大路旁。他站在狮达洞瀑布对面,踌躇满志地告诉我们:如果山外的水泥路哪一天能修到山里,在瀑布对面的山头上修一排吊脚楼,打造一个生态农庄,大禾村将成为极佳的避暑与旅游胜地,那样,乡亲们再也不用去山外讨生活,人口将不会再外迁……他描绘这美好的蓝图时,两眼放光,人也仿佛年轻了许多。育人,种树,造福乡民……没有谁赋予他这样的使命,而他,却切实履行着这样的职责,或许,从他走上代课教师这条路的那一天,便已将自己的命运与家乡紧紧拴在了一起。
从大禾返回来的第三天,朋友立刻通过财政给大禾小学争取与落实了3万元经费,那是政府机关极难得的办事效率。而我又得知,邵阳有户外运动俱乐部多年来一直在对学校进行资助。每年“六·一”儿童节前夕,俱乐部会组织成员背着书本、文具等,步行几十里山路,给孩子们送去节日的问候与礼物……不管他们的职业是什么,曾经做过什么,在那样的善举前,我都只想由衷地对他们说一声:你们是好人……
只要还有好人,这世界便有希望;有希望,便有春天。
|